<
t1b3小说网 > > 海昏 > 第30节
    第十二章 三马双辕金鼓乐车(阴篇)

    ——公元前74年 · 元平元年—— 六月癸巳,天阴,无雨。 刘贺驾乘法驾,以三马双辕金车、鼓车开道,皮轩、鸾旗、属车,带着一大批昌邑国旧臣,到长安城几条大街上去跑了一圈,又绕行各处宫阙,看空中复道、宝塔庭院、玉树碧泉。最后,法驾开进长乐宫,刘贺入朝上官皇太后。 两人聊的时间比平常都要久一些。 皇太后和刘贺谈起自己童稚时的往事,可毕竟是大家闺秀,又早入宫闱,没有太多可以说的,所以她又让刘贺说说自己。刘贺虽然胡作非为,事情确实做了不少,可要说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,却终究是他那座已经做好了一半的大墓。 其实每个小男孩,都喜欢趴在泥土里堆些宫殿、城墙之类,哪怕惹来阿娘一顿打,也乐此不疲。刘贺那座墓穴就是他的宫殿。那自然是在昌邑国,在一座当地人称为“金山”的山中,山中一道天神劈成的断缝,两侧悬崖高耸,一线天之下笔直深入,走到尽头处,凿山为穴,坐北朝南,墓道、主室、侧室、耳室、墓室齐备。一日之间,正午时分,一线天下,金光满路。山洞内罗绮华彩,神兽熠熠,让人分不清是不是闯进了真正的洞天仙境。 可是上官并不想听关于筑墓的故事,反倒问他:如果陛下是个平民,毕生也不可能有这恢宏大墓,也不可能期盼什么登仙、来生,难道人生就没有别的向往吗? 刘贺只能回答说:朕不知道。 上官说,也许世上千千万万真实活着的黎民百姓,他们比我们更明白活着的意义。 刘贺觉察到她神色有异,便说,也许他们更加彷徨,睁目闭目,只为了生存而劳碌。 上官反驳:可是,挣扎着活下去,终究比主动寻死来得要好,不是吗? 刘贺下意识地摇头。他从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明白这辈子要什么,活得长短,对他根本没什么区别。可他刚张开口,便看见上官眼里盈盈有光。 刘贺忽然明白了,所以说出口的,变成了另一句话: “是皇太后让夏侯胜来拦截车驾的?” 上官说:“是的,他是我的老师,如果宫里还有任何一个人值得我信任,那就是他。” “为什么让他来?” “因为我必须阻…

    ——公元前 74 年 · 元平元年——

    六月癸巳,天阴,无雨。

    刘贺驾乘法驾,以三马双辕金车、鼓车开道,皮轩、鸾旗、属车,带着一大批昌邑国旧臣,到长安城几条大街上去跑了一圈,又绕行各处宫阙,看空中复道、宝塔庭院、玉树碧泉。最后,法驾开进长乐宫,刘贺入朝上官皇太后。

    两人聊的时间比平常都要久一些。

    皇太后和刘贺谈起自己童稚时的往事,可毕竟是大家闺秀,又早入宫闱,没有太多可以说的,所以她又让刘贺说说自己。刘贺虽然胡作非为,事情确实做了不少,可要说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,却终究是他那座已经做好了一半的大墓。

    其实每个小男孩,都喜欢趴在泥土里堆些宫殿、城墙之类,哪怕惹来阿娘一顿打,也乐此不疲。刘贺那座墓穴就是他的宫殿。那自然是在昌邑国,在一座当地人称为“金山”的山中,山中一道天神劈成的断缝,两侧悬崖高耸,一线天之下笔直深入,走到尽头处,凿山为穴,坐北朝南,墓道、主室、侧室、耳室、墓室齐备。一日之间,正午时分,一线天下,金光满路。山洞内罗绮华彩,神兽熠熠,让人分不清是不是闯进了真正的洞天仙境。

    可是上官并不想听关于筑墓的故事,反倒问他:如果陛下是个平民,毕生也不可能有这恢宏大墓,也不可能期盼什么登仙、来生,难道人生就没有别的向往吗?

    刘贺只能回答说:朕不知道。

    上官说,也许世上千千万万真实活着的黎民百姓,他们比我们更明白活着的意义。

    刘贺觉察到她神色有异,便说,也许他们更加彷徨,睁目闭目,只为了生存而劳碌。

    上官反驳:可是,挣扎着活下去,终究比主动寻死来得要好,不是吗?

    刘贺下意识地摇头。他从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明白这辈子要什么,活得长短,对他根本没什么区别。可他刚张开口,便看见上官眼里盈盈有光。

    刘贺忽然明白了,所以说出口的,变成了另一句话:

    “是皇太后让夏侯胜来拦截车驾的?”

    上官说:“是的,他是我的老师,如果宫里还有任何一个人值得我信任,那就是他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让他来?”

    “因为我必须阻止大将军做出大逆之举,所以,一定要给他送出一句警告,让大将军有所忌惮。”

    刘贺说:“你知道他说出“臣下有谋上者”这句话,霍光有可能要了他的命吗?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,老师也知道。但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:‘你真的想救陛下吗?’我说:‘想’。然后老师就去了。”上官的声音有点哑,“他说,这是我第一次亲口说出想要任何东西。”

    刘贺却说:“我布局这么久,谋划这么多,不是为了让你救我的。”

    沉默。

    “可我希望你活下去。”

    刘贺咬紧牙,双手颤抖,过了好一会儿才说:“龚遂呢?这些事情是不是他跟你说的?他是不是说,我与大将军同归于尽,是为了救你脱困?他是瞎说。他为了他的经学道义、忠君思想,什么都能说。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做,只要不帮霍光就可以了,行吗?他人在哪?”

    上官低着头,说:“龚遂已经不在这长乐宫了。”

    当日早些时间,大将军霍光、车骑将军张安世,召见丞相、御史、将军、列侯、中二千石、大夫、博士于未央宫中,共商秘事。

    这是大将军霍光从不出错的生涯中,最可能被记载下错误的一次,所以他极尽所能地保持中正允和的姿态,要不不说话,说出口就是雷霆万钧 :“昌邑王行昏乱,恐危社稷,如何?”

    被皇帝“架空”已久的少府乐成,这次没被拦着,也在会上。难得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可一听到这句话,他倒宁愿自己没来过。

    他瞬间听出了三层意思:

    第一,大将军谈的不是“皇上”,而是“昌邑王”,相当于不承认他的继位;

    第二,“昏乱”,已经给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定了性;

    第三,“危社稷”,都已经危害社稷了,那还能如何?不就得依律处理吗?

    所以这次,分明是个拉着所有人一起“谋逆”的会议。

    满堂俱是老江湖,所以不止少府乐成,其他群臣尽皆噤若寒蝉。

    这时候,又是熟悉的一巴掌,差点把乐成拍碎了打到殿中央去。

    打他的人依然是大司农田延年。可不同的是,这次田延年没有大笑,而且满脸冰霜,目光如电,看得乐成直哆嗦。

    田延年按剑离席,虎行殿上,缓缓说:“先帝属将军以幼孤,寄将军以天下,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。今群下鼎沸,社稷将倾,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,以长有天下,令宗庙血食也。如令汉家绝祀,将军虽死,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?今日之议,不得旋踵。群臣后应者,臣请剑斩之。”

    他一番话说的冠冕堂皇,其实几乎所有人都只记得最后一句:“谁最晚答应的,臣这就把他砍了”。

    于是所有人都轰然下跪,叩头,口中说:“万姓之命在于将军,唯大将军令。”

    在所有人当中,只有一个身影特别扎眼,摇摇晃晃地,像纸一样薄,偏偏还没跪下去。

    大司农握紧剑柄,大喊:“乐成!你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“什么?不,没,没意思……”乐成满头冒汗,也“碰”一声跪下,可嘴里依然喃喃道,“昌邑王虽不适合当皇帝,可、可是……不至于死吧?”

    在过去十日里,那位“昌邑王”常常待在少府,和乐成东拉西扯、没个正形。乐成先是又惊又惧,夹杂怨怒,可到了后来,他发现这皇帝是真懂器物啊,聊起好东西时,眼里的光,如同暗室起火,掩也掩不住。他甚至也僭越地想过:要是这个人不当皇帝,会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?可要不是皇帝,又怎么能接触这么多美好的物件呢?

    他的志趣、他的身份、他的命运,似乎密不可分地挟卷在一起,无可分割,无可逃离,一路推着他来到这条绝路上。

    大司农当然不能回答他,只能目露寒光,不置可否。废黜这件事,哪有可以留手的余地?乐成的想法也不重要。既然群臣的意见都已经统一,大司农便同样向大将军叩首,请他发号施令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候,竟有人走进殿内。

    除了会上召集的所有官员,大将军只特别召了一个人,虽在殿外,但可以不受拦截,那就是王吉。但王吉进来时,身边还带了一个人,那就是久久未曾露面的龚遂。

    但无论是谁,都绝不能在这种时刻节外生枝。霍光脸色一沉,田延年差点便要直接拔剑将二人格杀。可龚遂一句话,却让二人浑身一激灵,顿时没了杀意。

    龚遂说:“皇太后愿请大将军及群臣,至长乐宫。”

    霍光的整个罢黜计划,最重要的命门,也是最薄弱的一环,都是上官皇太后。名义上,皇上是由皇太后选立的,所以她的立场非常重要。可是长乐卫尉仍然是安乐,这意味着最坏的情况,就是需要动用到张安世的武力,在宫中溅血,才进得去长乐宫。而且进去以后,还不知道从前言听计从的上官氏遗孤,能不能完全听从霍光的安排。

    他没想到,这个最大的难题,竟然被一个龚遂不着痕迹地给解决了。

    上京以前,王吉以超乎常人的预判,曾经给龚遂指出有三条路:

    “第一,如果留在昌邑国,王位未定,而且王国命运全系于长安,等同于把前程性命拱手让人,此为智者所不为也。”

    “第二,如果一心侍奉我王,前面提到的问题,我自问回答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第三,就是我们两人携手,既要斡旋在这件事里,又能保住性命,还要在将来攀上一株新的梧桐木——这样的一条路。”

    一直以来,王吉都朝着第三条路而努力,所以劝谏、谋划、亲近大将军,只为在必将到来的倾覆下能保全自身。

    可是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龚遂脑海中浮现出了第四条路:

    平安废黜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龚遂甚至比王吉还要更贪心一些:他不仅要保住二人自己,还包括刘贺。

    那是一条从未有任何人走过的路。

    高祖吕后时期,前少帝被吕后所废,当日幽杀于宫中;后少帝被周勃等重臣所废,当夜消失于传舍。

    再往前看,商朝伊尹将他的君主太甲放逐于桐宫,自摄朝政。根据《尚书》记载,三年之后太甲悔悟,伊尹迎太甲回都,重新还政于王。这已经成为儒生们世代传颂的君臣美谈,故事真实性尤可另谈,可细说起来,那只能算暂代,并不是真正的废黜。

    废黜和死,从来就没有分开过,比最亲的爱人还抵死缠绵。可龚遂这位老儒生,偏偏就想走出一条新路,把这两者拆开来。

    有可能做到这件事情的人,全大汉上下也许只有一个。

    只要她不再愿意当一个傀儡。

    上官不仅帮他们把长乐卫尉调开了,而且还没怎么听他们上下官员准备好的长达三轮、八步、九级、十八批次的请奏,便已经答应支持废黜之议。

    可是上官也第一次给霍光提出了条件。

    要求其实很简单,就是既然要以皇太后的名义来做这件事,那对刘贺的处置,就要让上官来决定。

    她要保住刘贺的性命,还要让他回到昌邑国的故居。

    霍光从来没有被这个十五岁的外孙女顶撞过一句,这次对方却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,坚决要亲下诏书,绝不让霍光和其他人代劳。

    “你还小,太小看这一切了。”霍光最后只能冷冷地说,“他被废以后,别说你我,下一任皇上该如何看待?他会让这个人好好活下去?朝野上下这么多野心勃勃的人,又会不会对他置之不理?与其埋下祸根,还不如早下决断。”

    上官却第一次直直盯着霍光的眼睛,缓缓说:“所以,大将军最好想办法保护好他。不然,我哪怕舍弃一切,也会把今天的事公之于众,把火烧到你的身上,让你背上一个弑君背主的名声。”

    霍光这时候才明白龚遂是怎么说服上官的,这两人看似背叛了刘贺,可到最后,就是为了保住他的性命。可这只会让整件事的纰漏变得更加巨大:一位天子、皇帝,进宫即位仅仅二十七天,闹得沸沸扬扬、人心涌动,完了平平安安地出了宫去,这件事上古时期没发生过,商周秦汉更是闻所未闻。这样一来,他霍光虽不会成为一名大逆之臣,却成了一个举棋不定的人,一个首鼠两端的弄权者,一个笑话。

    从来不显露过多情绪的霍光,终于恨得满脸发白,咬牙切齿,他说:“这件事,必须有人来承担责任。”

    “会有的,而且不少。”答话的人是龚遂。如今,一切都按照他的想法在推进,可他的表情却非常悲凉。

    刘贺车驾离开长乐宫后,没有直接回未央宫,也没有去别的地方。

    他在两宫之间,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冷静下来想一想,前后串联,他仿佛已经看见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,所以在一步踏进那样的现实之前,他稍稍留驻在原地不动。

    他其实仍有一个后手,迄今为止,也没有使用过。

    那是一道仍未发出去的诏令——昭告天下,变更符节上的黄旄为赤旄。符节是一根竹杖,竹杖上挂有三层牦牛尾毛。早在武帝时,符节本就是赤色,但在戾太子叛乱时,为了让太子不能调兵,武帝突然下旨变更颜色为黄色,使太子符节失效。如今刘贺再次改变符节颜色,功用相同,也是为了在短时间内阻止大将军调用大军。

    大将军身在禁中,这手段阻挡不了他多久,只能有一击之机。

    这一击,务求简单、迅捷,这也是刘贺带着那么多人的原因,也是那么多人热切地、冒着火似地跟着刘贺的原因。那些只想安安稳稳的人、理智一点的人,在二十多天时间的降温下,慢慢都已经自寻出路去了,剩下的,都想成为英雄、砥柱。他们总等着皇上击鼓的一瞬间,一拥而上,二话不说,直接把大将军拿下,最好当场击杀,身首分离,再无动弹的可能。

    刘贺的车驾前方,现在就有一驾金车、一驾鼓车。这两车本是战场之用,击鼓进军,鸣金收兵,现在用在仪仗车队里,号令一条恢弘而无用的长龙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到关键时刻,刘贺下令,击鼓三声,侍臣们便知道意思。

    可是在击鼓和鸣金之间,他忽然犹豫了。

    犹豫,对于刘贺来说,是一种非常陌生的情绪,就像是人生和脑海中一片从未发现的新的疆域。让他产生这种情绪的,无疑是因为龚遂再一次背叛了自己,且上官居然第一次下定了决心,而这两人的目的,竟都是想保住他的命。

    他久久浸淫于生死之间,又耽于天文术数,以为自己早已经参透了命理,或者至少对自己这须臾一般的此生已经看得清清楚楚、一干二净,觉得这终究只是一段薪柴,必须用于引燃那万古长明的来生。其他人也就算了,可这两个人也许是最有可能、最接近于理解他的两个了,可他们依然是锲而不舍地要抱住这段薪柴不放。

    这使他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混乱。

    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,极尽狂悖,试图斩断与他人的所有纠葛,完全朝着既定目标率性而活,可到最后,那些丝线还是不知不觉地缠卷上来,让他变得不由自主。

    如果击鼓,他还有可能朝那个目标作出最后一搏。

    如果鸣金,那人生中的第一次,他将彻底失去对前程的把握,过去所有所思所想都成泡影,他会像身边看见的大部分人一样,看不清前路,也看不清自己,如同盲人过日,挣扎求存。

    后来,两宫之间,传出悠扬的青铜甬钟的回响。

    根据金车声音指示,车驾隆隆而行,终于驶进了未央宫,没有在承明殿停留,而是直接转向温室殿。

    刘贺果然看见了大将军霍光,他就垂手站在禁宫内等候。

    然后身后大门突然震响,宛如山崩海合、天地封闭。

    刘贺不需要回头——也许他下意识回头看了,只是后来再也记不清楚细节——总之,禁宫沉厚的朱门已经在宦官们拼力之下,紧紧关闭,将所有昌邑旧臣封锁在外。只是他们用力太猛了,几乎将门框都砸碎,把门上的漆震落在地,连那推门的宦官都吓得尿了裤裆。

    霍光说:“皇太后诏令,昌邑群臣不得入内。”

    刘贺记得,他还问了霍光一句:“如果朕现在自裁,大将军是否永世说不清楚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