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1b3小说网 > > 大理寺断案实录 > 第472章
    王令见桑榆的眼神随着女子的眼神离去,笑道:“怎么?桑小娘子也喜欢美人?”

    桑榆回过神来,“公子如玉,美人若画,我自是喜欢的,王将军能有这等美人作伴,倒是我们打搅了才是。”

    意思是你搁这里美酒佳肴,美人相伴,把我们请来做甚?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。”王令放声大笑,对桑榆这样大方的回答很是愉悦,“桑小娘子还是这般快言快语,有趣有趣。”

    他在太原的表现和在军中的样子简直就是两个人,桑榆都怀疑他不是被人冒充了,听说有一种邪门的手艺,能够通过捏塑,正骨等方式将一个人的外貌改变,这王将军怕不是着了道了?

    桑榆的怀疑眼神太过热烈,王令被盯的浑身发毛,解释道:“军中人最是无趣,做甚都有人说三道四,在自己家中自然要松快些,不然岂不是少了许多乐趣?你们方才见到的小娘子,可是太原城数一数二的席纠,善琴善舞,有一曲空城之名,能请到她,我可是费了好些功夫呢。”

    桑榆对这话也只信了一半,那位娘子琴技高超她是信的,但是费功夫请?桑榆是万万不会相信的,这般名声在外的小娘子,能如此听话?方才的那番对话,分明就是主子对下人的态度。

    “王将军还是莫开玩笑了。”崔叙拱手道:“此时边关战斗正酣,王将军不在天威军中坐镇,又在除夕之夜请某等来此,想来不会是拿某等寻乐的?”

    万家团圆之时,灯火璀璨之时,难得回到太原,不和家人共度良宵,却拐了个大弯“请来”他们,说没有目的都没人信。

    “呵!”王令依旧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笑道:“边关接连发起几波大战,我军势如破竹,突厥人已经后退了五十里地,短期不会有所行动,方将军镇守已经足够,我已有四年不曾归家探亲,回太原团聚有何不可?”

    崔叙没有回答,而是端起茶盏请抿一口,大有“我就看你诡辩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桑榆在心里憋着笑,和崔叙比耐心,王令还是差了点,若是平时也就罢了,可王令在除夕之夜丢下家人来找他们,就能猜到他必有所求,最起码他求的事需要崔叙帮忙。

    这个是时候,谁最先开口,谁就落了下风。

    现在崔叙表现出“我什么都不知道,你愿意说就说,不说我也不着急”的样子,王令还真拿他没办法。

    王令见他们两个对自己爱答不理,一个吃茶品茗,一个捡果子捡的起劲,他在心里叹息一声,自知没趣,便熄了调笑的心思,“也罢,既然崔寺正已经有所猜测,不如我们将事情摆在明面上说。”

    崔叙放下茶盏,抬手道:“洗耳恭听。”

    王令正了正身子,由原本的斜卧改为正坐,他单单只是变换了身姿,整个人的气场又变成了那个在军中勇猛无畏的中郎将,“想必崔寺正也猜出来,我想请崔寺正做个见证,证明此番兵器一案与我王家无关。”

    “王将军说哪里话?”崔叙不知其意,“兵器一案牵扯甚多,王将军于边关发觉兵器之真相,又带兵大败突厥本部,此乃大功一件,若是王将军想要某做这个见证,某欣然应允。”

    王令冷笑,“崔寺正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?我那侄儿是个愚笨的,他自小被突厥人掳走,受尽折磨,如今又被突厥人蛊惑,引诱其犯下错事,崔寺正何不做个善事,饶他一命?”

    桑榆神色微动,他口中的侄儿,应当就是王七郎,那个在柳府中和窦玉成等人发生冲突的小郎君,她回想起当时见到王七郎的样子,心里陡然明白几分。

    崔叙故作惊讶,“怎么?王七郎竟然与此事有关?”摆明了是不想承认。

    王令目光灼灼地看着他,祭出了一件大事,“崔寺正,咱们明人不说暗话,我既然知道你已经查出七郎的过错,就没打算说服你,实不相瞒,我是来与你做个交易的。”

    崔叙也不回答,眉眼里露出感兴趣的样子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你和宋先生这些年一直在调查百里一门的案子,不知可愿听我一言?”王令神色坦荡,似乎真的是带着真心实意来谈判的,“我可以给你们当年关于此案的线索,但我需要你瞒下七郎之事。”

    崔叙在听到百里一案的时候,神色就已经变了,他到底年轻,王令又来势汹汹,一时间他也不好回答,只是看着王令的眼神泛起了冷意。

    王令也沉的住气,“王家不是落井下石之辈,但事已至此,我们不得不这么做。”

    第四百一十九章:选择

    过了半响,崔叙淡淡道:“我要知道你们的线索是什么?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王令就知道此事稳妥了,他脸色放松起来,“既是谈判,线索就要对等才是,崔寺正连一句承诺都没给,就想让我将线索说出去,这未免也太不公正了。”

    他的话温和又犀利,丝毫不给崔叙考虑的机会,而且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,不怕崔叙不答应。

    桑榆虽然不知道崔叙的想法,但是也能猜到百里家指的百里谦的父母,当年在上任途中遭遇强盗身死,被冠上“勾结叛匪”的污名,升平长公主和宋先生多方周旋,才保下了他们唯一的骨肉,也就是百里谦。

    这些年他们虽然多方查探,但都因为证据不足而止步不前,至今不得平反,若不是升平长公主在后面撑腰,只怕百里谦这个寺直之名都要落人诟病。